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服务内容
技术力量
社会责任
患者之家
联系我们

“你是我生命中的天使” ——记国康辅具装配部康复训练师李雪瑶

发表于:2020-09-15 来源:国康辅具装配部公众号


要论国康辅具装配部的员工中,谁的微信里患者好友最多,那非康复训练师李雪瑶莫属。作为国康辅具装配部康复训练室的主力,自2016年入职以来,经她之手训练的患者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为了方便更好地服务大家,李雪瑶几乎加了每一位患者的微信。面对这个庞大的患者群体,如何做到服务好每一个人?李雪瑶莞尔一笑,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作答。下面就让我们来讲讲康复训练师李雪瑶的故事。

 

出身

李雪瑶,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造专业2016年优秀毕业生,因理论课与实操课成绩俱佳,她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并获假肢师四级资格证书。2016年毕业后,李雪瑶进入国康辅具装配部工作,本来踌躇满志要做一名假肢技师的她,却被安排在康复训练室,当了一名康复训练师,指导患者在装配假肢前的康复和装配假肢后的功能训练。刚开始,李雪瑶有些不理解和不接受,认为这会荒废自己苦学三年的专业技能。随着和患者打交道越来越多,她慢慢理解了康复训练对于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重要意义,并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

科班出身的背景并没有白费,由于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操技能,李雪瑶能够精确定位假肢适配的问题所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训练效率,业务能力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充分认可。同时,李雪瑶身上所特有的东北大妞的直爽、豪迈、善于交流,也为她的工作锦上添花。

 

入行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李雪瑶到康复训练室后,面对的都是肢残患者,有的患者截肢后,内心受创、不能接受现实,情绪上起伏很大。刚入行略显青涩的李雪瑶,也因为缺乏经验,有时会无意间点燃导火索,遭到患者的批评。

某次,康复大厅里进行训练的患者非常多,雪瑶忙得不可开交,刚解决完这边的问题,那边的问题又来了,在一位阿姨患者过来询问接受腔的问题时,没能第一时间回应。阿姨立刻生气了,在训练室大声嚷嚷了起来,最后还是假肢技术部主任姚娟过来平息了事态。这次经历,使得初出茅庐的雪瑶感到万分委屈,和主管领导姚娟哭诉:“我觉得我尽心尽力对得起每一位患者。”姚主任苦口婆心地劝她:“截肢患者本身生活遭遇重创,情绪上起伏很大,在训练中带情绪你也应该尽量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这番对话,深深地烙在了雪瑶的心中,从此“换位思考”成为雪瑶面对患者情绪爆发时的第一反应,她也在各种小波折中,慢慢地成熟起来。再遇到有情绪的患者,雪瑶学会了更加有技巧地对待。

就说最近,有一位刚安装好假肢过来训练的大哥性格比较倔,认准的道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雪瑶给的训练建议他听不进去,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雪瑶也不和这位大哥正面杠,而是完全听大哥的,大哥说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让他自己去感受效果。终于,几番折腾之后,大哥认识到自己的办法不但效果不好还很受罪,从此对雪瑶给出的专业意见十分尊重。

 

“三心”

在康复训练师的岗位上时间长了,李雪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经验,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怀抱“三心”即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对待患者。

在雪瑶接待过的患者之中,有一位北京老爷子关某,在八十多岁高龄上遭遇车祸截肢。由于年纪太大,这位老爷子在康复训练中接受能力较差,还耳背,沟通起来有点困难,以至于进步很慢。李雪瑶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丝毫不耐烦,每天贴着耳朵一点点讲解要点,一个个矫正姿势,陪着他反复练习,一个月后出院时,老爷子已经走得顺顺当当,对雪瑶连声感谢。

来自承德的初中生刘某也是雪瑶服务过的一位小患者。这个孩子成绩很好,但是由于家中贫困,他每天写完作业,还要帮着爸爸喂牛,在一次用铡草机铡草的过程中不幸出了事故,导致右手前臂截肢,左手半掌截肢。雪瑶非常同情于他的遭遇,怜爱他小小年纪却那么懂事,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尤其细心地指导着他训练肌肉力量,以便能更好地用肌肉控制肌电信号,流畅地操纵假手。除了训练中对他照顾有加,得知刘某有偏科的现象、英语成绩不太好的时候,雪瑶还把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直至小患者出院后,俩人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除了工作上保持耐心、爱心,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训练体验,李雪瑶还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利用业余时间,精心钻研业务,《大腿假肢》、《截肢与假肢》、《假肢零部件》……雪瑶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遇有行业内的厂家过来培训,雪瑶也冲在前面,她说:“尽可能地让装配不同品牌假肢的每位患者,都能充分发挥出产品的功能优势,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患者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天使

努力终将收获成果。

患者于某在出院后的一次微信聊天里,亲切地称雪瑶为“最美天使”。

于某,大腿截肢患者,2016年来到国康辅具装配部装配假肢,当时的训练师正是雪瑶。由于接待的患者过多,雪瑶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没有太多印象,但于某对雪瑶始终念念不忘,经常微信联络。某一天,更是突然给雪瑶发微信,要给她介绍新患者,她说:“我们对你记忆最深,因为你是我生命最艰难时遇到的天使。”

雪瑶感动不已。当初,她并没有对这位患者区别对待,只是尽职尽责指导着每一位患者,却意外地收获了患者的如此好评。感动之余,她把这番微信对话截图保存,作为对自己的激励。

其实,为了方便联络沟通,雪瑶几乎加了每一位服务过的患者的微信,在患者出院之后也不会删除,而是保留在“我的患者”分组里。由于较之假肢技师,患者和训练师的交往更频繁、更密切,很多出院患者在假肢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和雪瑶联系。雪瑶也是极尽所能,自己懂得的问题,就告诉患者如何处理;自己不懂的问题,想办法联络技术人员为其解决。

慢慢地,李雪瑶的名字在患者的微信群里被“天使”所替代,这个满怀患者爱意的称呼,成为她的独特标签。

 

期许

雪瑶说,做这份工作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位患者拿稳、走好。“这些患者因为车祸、生病,或是其他原因,失去了肢体,来装假肢肯定是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回归正常生活。我也尽最大努力指导着患者。但是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残肢条件不一样,控制假肢的能力不一样,我不能保证每一个患者到最后都拿得特别稳、走得特别好。只能尽量做到,让患者对我们的服务百分之百满意,这样才算不给这份工作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