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服务内容
技术力量
社会责任
患者之家
联系我们

“长江后浪推前浪” ——记国康辅具装配部假肢技师宋宇

发表于:2020-09-23 来源:国康辅具装配部



93年出生的宋宇是国康辅具装配部的“小鲜肉”一枚,是假肢技术部一众汉子中的“颜值担当”。明明可以靠“颜值”打天下,他却偏偏要靠手艺吃饭。入职四年以来,宋宇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迅速成长为一名无论上肢假肢还是下肢假肢皆能独当一面的技师,让部门的老技师们不禁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后浪”的故事。

与假肢的不解之缘

宋宇是自幼在北京长大的东北孩子,初中时,又举家从北京搬去了燕郊,新家就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旁边。偶尔看到为学院学生做假肢模特的肢残人士经过,小宋宇总是充满了好奇,拉住人家东打听西打听,从此,这所隶属于民政部的大学能够做假肢造福残疾人的事情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终于到了自己也考大学的那一天,家门口的这所学校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报考的第一志愿,而自小对残障人士萌发的同情,也使得假肢矫形器专业成为了他的首选专业。2013年的那个夏天,他如愿被录取,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自此与假肢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考验

2015年,还有一年就将毕业的宋宇,来到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实习,实习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头”。2016年,凭借实习期间的出色表现,宋宇顺利地留在了这里,开始了假肢技师的职业生涯。刻苦努力之下,宋宇很快就把学校所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迅速成长。

从给师傅打下手,到自己独立作业,不过两年。

大腿截肢的陈某,是宋宇真正意义上独挑大梁的一个疑难病例。据宋宇回忆,该患者因严重烫伤导致截肢,第一次装配假肢是在一个小厂家做的,当时接受腔就不合适,但患者一直凑合着用,导致会阴及内侧肌腱部位有明显压痕凹槽,残肢受力不均,对假肢的控制极其困难。

“我第一次看到这位患者的残肢时,发现残肢条件非常不好——表面大面积烫伤瘢痕;软组织很多很软,并向下坠落;软组织包裹着的股骨却很短,一穿上接受腔极易变形。患者去了好几家假肢装配机构均被拒绝,一路打听来到了国康,师傅把这次装配当成对我能否出师的一次考验。”

宋宇接到任务后,不敢有丝毫懈怠,潜心琢磨,先用袜子把残肢包上,使得表面相对平整,形状相对固定,然后再缠塑料膜取型。在制作接受腔的时候,也摒弃了患者旧假肢采用的四边形接受腔,而是采用了一种口型更美观、穿戴更舒适的坐骨包容型接受腔,将更多的软组织包容了进去,穿上之后不再容易脱落。

接受腔做得非常成功,患者试穿之后,对假肢的操控变得容易,舒适度和美观度也大大提升,患者对各方面都感到很满意,给了宋宇大大的肯定。自此,宋宇顺利出师。

均衡发展

宋宇“不偏科”,发展十分均衡,不但下肢假肢做得好,对上肢假肢的制作也颇有心得。就在最近,他刚刚成功为患者夏某制作了一具肩部截肢假肢。

肩部截肢假肢一直以来都属于上肢假肢制作中的难点。因为截肢部位高,没有残肢可供承重,假肢要靠肩背带方式悬吊在肩膀上。最终做成之后,假肢和健侧肢体要严格等高、外形一致。这就有赖于制作前期对患者人体数据的精细测量,以及制作过程中的精准对线。

宋宇对数据的测量精细到了每一根手指,并在对线的过程中请教老技师、仔细研究,最终完美完成了这个案例。

为“福康”奔忙

经过两年的学徒期,宋宇均衡的技术水平、敢闯敢拼的劲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开始有更多、更重的担子压在他身上。

“福康工程”是由民政部发起的为社会低收入人员中的残障者等特殊及困难群体免费配置假肢、矫形器的福利项目。其中假肢和矫形器的配置工作由国康辅具装配部承担,并与地方民政部门指定的康复辅具配置机构共同实施配置。

 “福康工程”的帮扶对象——林诗赞和邱发雄正是宋宇的患者。

林诗赞,江西省遂川县乐天村的一名贫困户,20年前因骨髓炎导致右腿截肢,平时靠做点木匠活儿为生。因生活困难,林诗赞多年来一直未安装假肢,用自制木拐杖辅助出行,生活颇为艰难。

邱发雄,乐天村扶贫干部。当村长这些年来,他兢兢业业,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忙碌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10月,当邱发雄用自家翻斗车义务为村里工程拉渣土的时候,不幸发生了——他连人带车从六层楼高的盘山路边缘翻下,永远地失去了左小腿。

林诗赞和邱发雄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结对帮扶对象,成为“福康工程”项目的受益者。而宋宇正是他们的假肢师。

同情于林诗赞的家庭困境,敬佩于邱发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精神,宋宇为他们二人精心打造着假肢。装配难点在哪里?宋宇表示,林诗赞的残肢软组织较少,股骨较长,残肢末端较尖,如果触底的话会很痛,所以在腔底给他加了一个软垫,既保证了残肢和接受腔全接触,又不会感觉疼痛。而邱发雄的残肢非常敏感,在接受腔制作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令残肢均匀受力,以减少局部疼痛。

假肢做好之后,两个人都感到特别满意,生存状况得以大幅改善。而今,林诗赞已经回到家乡重返正常生活,在今年的回访中,宋宇发现林诗赞靠着招揽更多的木匠活儿和扩大庄稼种植,家庭收入翻番。而邱发雄目前正在国康进行装配假肢后的行走训练,跃跃欲试“回去要和老林比比,看谁走得好”,也在憧憬未来:“宋技师的技术太好了,让我又看到了希望。我要好好训练,等走得像好腿一样了,我要回去继续为村民们跑项目(脱贫致富),继续做家里的顶梁柱和村里的领路人。”

不止于此,2019~2020年,宋宇奔忙于各地,帮助着更多的“福康工程”项目的受益者,呼和浩特、青海、成都、重庆、昆明、遂川……深入这些受“福康工程”庇佑的残障人士家中,宋宇受到了淳朴而热情的招待。大家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投射到了来看望他们的宋宇身上。宋宇感触很深:“看到我们能够给贫困残障人士带来实打实的帮助,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生存状况,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十分有意义,愈发坚定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有性格的“后浪”

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学习能力强、善于和病人沟通,都是宋宇身上的标签。

刚做假肢技师的时候,每每看到老患者点名老技师做假肢,宋宇心里总是有点不服气:“新人就一定做不好吗?我不这么认为,作为新人,我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活儿。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被患者点名的技师。”在这种自我激励之下,宋宇奋发图强,和自己较着劲做好每一具假肢。

“宋宇也特别注重从自己的过往病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学习能力特别强,所以进步也非常明显。”假肢技术部主任姚娟在评价宋宇时如是说。

徒弟吉彬飒对宋宇的评价则是“善于跟病人沟通”:“在做假肢之前,师傅会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和病人沟通,让患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之后,再往下做。沟通多了,可能发生的误解就少了。患者出院之后,师傅也会常常联系对方回访假肢穿戴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所以师傅的患者满意度特别高。”

听着大家的评价,宋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的信念就是做好每一具假肢,让患者穿戴起来真正感到舒适。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假肢师,打磨得不仅仅是假肢,更是患者的未来。”